末世.彼后3.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post/20210115
“末世” 是新约的重要主题, 相关经文很多. 这 “末世” 是指着前约/旧约的终结来说的, 是那个时代的 “末后的日子”, 其标志性事件是70AD耶路撒冷的毁灭. 这是在本系列要反复强调的, 这对把握相关经文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 我们往往会忽略掉时代和神学背景, 把这些经文直接应用到当代, 应用到自己身上. 这势必会在解经和应用两方面都造成不小的混乱.
新约自身并非没有其末期, 但旧约的末期却并不是新约的末期.
主耶稣处于但以理所说的七十个七(也即四百九十年)的结束, 那个时代进入了倒计时, 基督则是立约的使者. 所以基督和使徒从一开始就都反复强调这个世代是末世了, 审判即将临到. 但尴尬的是, 已过去三十多年了, 使徒相继离世, 他们火急火燎到处宣扬的末期却没有到来.
这不仅仅是声誉问题, 而是所传之道是否可信的问题. 面对各种讥讽与困惑, 年迈的彼得特意写信澄清此事, 这是彼得后书的背景.
[彼后 3:1]亲爱的弟兄阿,我现在写给你们的是第二封信。这两封都是提醒你们,激发你们诚实的心,
[彼后 3:2]叫你们纪念圣先知预先所说的话和主救主的命令,就是使徒所传给你们的。
这封信写于彼得生命晚期(1:14), 由此也可以知道他们之前所传的 “末期/主的降临” 指的是他们那代人的事, 而不是几百几千年后的事, 否则那些人不可能刚等了三十多年就不耐烦了. 在前几十年, 人们对短期内 “主的降临” 必然有广泛的共识, 而诸使徒对此也没有异议, 否则彼得不可能等到现在才写信.
随着时间推移, 老一辈相继离世, 质疑的声音自然越来越严重. 现在彼得自己都要死了, 他有必要做出解释, 坚固众人. 但他并非要改变当初的说法, 而是重申那些预言是确定无疑的. 这些预言不仅出自基督和使徒, 也是众先知所传讲的 (1:19,3:2).
[彼后 3:3]第一要紧的,该知道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说:
[彼后 3:4]主要降临的应许在那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
好讥诮的人的第一个质疑: 主说过天地要废去, 主的日子即将降临, 这要在这个世代成全. 如今这代人都死的差不多了, 但万物仍然是创世之时的原样, 说好的新天新地呢?
“列祖/fathers” 初看是指亚伯拉罕等, 但 “睡了” 更像是新约用语, 这里更可能是指基督之后所去世的圣徒. 他们似乎在关心复活的问题. (参 末世.上帝的节期
)
[彼后 3:5]他们故意忘记,从太古,凭神的命有了天,并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地。
[彼后 3:6]故此,当时的世界被水淹没就消灭了。
[彼后 3:7]但现在的天地还是凭着那命存留,直留到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用火焚烧。
彼得说, 起初天地受造, 地也从水而出, 这些是凭上帝的话语而有的, 也是靠上帝话语而存的. 挪亚的时候, 那个世界被洪水毁灭了, 这是天地更替的先例. 但挪亚之后物理上的天地仍然是起初所创造的天地. 更替的不是物理上的, 而是属灵的世界秩序.
世界秩序是由圣约确定的. 圣约决定了人与上帝, 人与人, 人与世界等各方面的秩序. 这是比物理世界更为基础也更为深刻的. 物理的天地本身正是圣约结构的有形表现. 圣所是圣约的模型, 因此也是天地的模型, 两者都是上帝的居所, 都是凭上帝的话语而存的. 所以圣约的更替总是伴随着圣所的更替, 这是新的创造.
如今的天地(指旧约世界体系)因上帝的命令还存留着, 直到审判不敬虔之人的日子, 其结局是火焚.
[彼后 3:8]亲爱的弟兄阿,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
[彼后 3:9]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主的应许之所以要等那么久, 是为了给人更多机会来悔改, 这是主的宽容.
挪亚的时候也是这样, 上帝在那末世给了人悔改的时间, 但洪水却像贼一样到来. 当洪水以前的日子, 人照常吃喝嫁娶, 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 不知不觉洪水来了, 把他们全都冲去. 人子降临也是类似的.
这段日子并不短, 但也不是无限期的长, 不会超过一代人的寿数, 否则就不叫末世了. 末世是倒计时, 是一段时期的末了, 与整段时期相比并不是主体.
约拿给了尼尼微四十天. 基督行约拿的神迹, 然后留给他们四十年.
“一日千年” 并非是换算准则, 而是借用了诗90, 表达人在上帝面前的渺小以及上帝的大能.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经验来揣测或质疑主, 而应保持敬畏与谦卑.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 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5-9 这段显得晦涩, 这可能与翻译有关. 其实所说的无非是:
1, 神的话语是信实的. 天地凭这话语而有, 也凭这话语而更替.
2, 挪亚洪水是重要的警诫和豫表. 这在彼得前后书中都反复提及.
3, 主的 “耽延” 是恩典性质的, 是为了使他们悔改. 他们若因此而放纵是愚蠢的.
[彼后 3:10]但主的日子要象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
“有形质的” 是指原子夸克之类的物理元素吗? 还是指所有物质? 天地万象?
这个词共出现了七次, 本处两次, 加4 西2各两次, 来5一次. 其它五次和合本均翻译为 “小学”, 英文倾向于翻译为 elements/elementary/elemental. 语境大同小异:
[加 4:1]我说那承受产业的,虽然是全业的主人,但为 孩童 的时候却与奴仆毫无分别,
[加 4:2]乃在师傅和管家的手下,直等他父亲预定的时候来到。
[加 4:3]我们为孩童的时候,受管于世俗 小学 之下,也是如此。
[加 4:4]及至时候满足,神就差遣他的儿子,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
[加 4:5]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
这个词指的是一个系列中的开头部分, 可以理解为 启蒙之学. 和合本的 “小学” (初级学问) 并不算错. 具体是指旧约的规条之类. 旧约本来就是教导这些 “孩童” 的, 是初级教材. 旧约本是上帝的赐福, 但终将废去, 这条救恩的途径就断绝了.
圣约本来就是与天地相关的, 所以彼得把天地的废去与 “小学” 的 “被烈火销化” 联系起来. 也可以这么理解: “小学” 的集中有形表现是圣殿系统, 而圣殿及耶路撒冷都要被烧毁.
挪亚是水, 而此处是火. 其实新约也是以水(的洗礼)开始的, 但又离不开火的洗礼. 水更多的与地的废去有关, 而火更多的是与天有关. 上帝乃是烈火, 上帝的临近意味着烈焰的灼烧. 上帝居于至高, 天遮盖着地, 使其得以荫蔽. 天的废去会使地直面上帝的火焰. 上帝在火中降临, 人及其工作将经历烈火的考验.
当然, 对于圣徒, 上帝并非是要焚毁他, 而是用圣灵之火将其铸造为圣所的器皿, 成为初熟之果, 馨香之祭.
[彼后 3:11]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
[彼后 3:12]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镕化。
[彼后 3:13]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主的日子” 就是主施行审判的日子. 这里讲的是主审判耶路撒冷/旧约/旧世界的日子, 也是新天新地的到来. 这对彼得保罗来说是未来的, 未知的, 对我们来说则是过去的事情, 是已知的. 我们已经生活在新天新地, 而不是旧的天地.
教会常常多讲新约, 人们对旧约往往有更多的困惑和批判,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已经生活在新约, 而不是旧约. 我们当今的世界与旧约世界的差别是很大的, 因为世界秩序不同了, 这个不同是新约带来的. 世界的发展并不是人类的 “进步” 导致的, 而是基督掌权的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也的确是在 “进步”, 而且是真实的进步.
当然, 世界并非完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即便坏的方向, 也是对基督的(敌对的)回应. 魔鬼并不能带来新的创造, 他只能循环往复. 而上帝却是奇妙的, 他总是会从荣耀走向荣耀. 从旧约到新约是个 “质变”, 但新约本身也不是一马平川的, 而是螺旋形发展的: 教父时期-中世纪-新教时期… 这并不是新约 “与时俱进”, 而是新约在历史中的展开.
~~~
彼得为什么会采用这种符号性语言, 而不是更通俗直白的语言呢?
- 可能与符号性语言自身的优点有关.
- 可能与圣经一致性有关, 反正圣经遍布符号语言.
- 可能与阅读及写作习惯有关. 彼得和收信者可能觉得这么写才是直白易懂的.
- 也可能与事物的本质有关. 世俗的世界观往往是本末倒置的, 圣经则是构筑了一个属天的世界观.
- 可能与圣礼有关. 物质世界本来就是有圣礼属性的, 甚至可以说这是其首要属性. 比如起初地从水而出, 这正是洗礼. 天地的更替也可以理解为圣礼. 从这个角度来说符号语言可以看为是圣礼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