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彼得的出场结构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post/20230714

在马太福音中, 提到彼得的经文很多,一些地方仅是提到, 彼得并没有发言. 彼得的有台词的出场似乎遵循一定的结构:

a. 14 五饼二鱼-在海面上行走
    b. 15 彼得请教洗手的比喻. 遗传与诫命. 入口的不能污秽人,出口的乃能污秽人
        c. 16 认耶稣为基督.
            d. 17 登山变像
        e. 17 纳丁税
    f1. 18 请教饶恕弟兄几次. 诫命
    f2. 19 财主问永生. 诫命. 彼得请教撇下所有得着什么.
g. 26 最后的晚餐-三次不认主

对称性:

  • a. g. 都有宴席的背景. 彼得都先表现出了一定的信心, 后又经历了失败.
  • b. f. 都是围绕诫命展开的, 都有彼得请教主问题.
  • c.认耶稣为基督时彼得说主耶稣是神的儿子 e.而纳丁税时主说儿子是免税的. 前者彼得被责备只体贴人的意思, 后者主为了不绊倒他们而交税.

c. 中彼得/教会被赐予天国的钥匙, 捆绑与释放的权柄. e. 中讲了主及彼得不纳丁税的权柄, 及向鱼收取奉献的权柄. 和合本翻译为钓鱼, 原文其实是投个钩子(没说挂饵).

为什么要关注对称性呢? 这好比对联, 如果孤立的看上联或者下联, 可能平平无奇, 要放在一起对照着看才能知其妙处. 比如c. 强调了不应 “体贴人的意思”, 而e.则是特意体贴了人的意思. 其区别在于前者是使命, 后者是权柄. 主为了照顾人有时会放弃自己的权柄, 但主不会放弃自己的使命. 这两者要合起来看才不会走偏.

b. 讲的是摩西律法, f. 则对摩西律法加以延伸, 体现了新约特质. b. 对法利赛人是严厉的, f. 对弟兄则有较多的宽容.

a-d 似乎旧约背景更浓一些, 多有提到施洗约翰, d-g 则有相对更多的新约特质.

这三对分别对应着约柜的三样事物:

  • a. g. 宴席. 圣礼. 吗哪
  • b. f. 诫命. 话语. 约版
  • c. e. 权柄. 管教. 杖

d. 登山变像中, 摩西与以利亚成为了二基路伯, 主与他们说话, 后有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 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 他们谈论的是主受难的事, 主的代赎遮盖了我们的罪, 使我们逃离审判. 彼得大体对应着摩西, 或大祭司.

五饼二鱼与圣餐

a. 的背景是五饼二鱼, g. 是最后的晚餐及设立圣餐. 两者都发生于夜晚, 都有主耶稣擘饼祝谢的环节, 主也都离开门徒独自祷告. 前者可以看为是后者的豫表, 为我们理解圣餐提供了更多素材.

圣餐常常被认为与逾越节有关, 甚至被认为是逾越节宴席的替代品. 在本文看来, 两者并没有太多关系. 主耶稣在逾越节设立圣餐, 并不表示两者相关, 主不过是在其最后的晚餐设立了圣餐.

五饼二鱼不是圣餐, 但具有圣餐的一些要素. 值得强调的是:

1, 并不是象征性的一小粒食物, 而是真的可以吃饱的食物, 而且绰绰有余.

2, 人们是坐着领受食物的. 主邀请其宾客与其坐席, 这个 “坐” 是构成要素之一, 具有神学意义.

五饼二鱼的背景是施洗约翰的死. 他因指出希律的乱伦而被下狱, 希律因怕百姓而不敢杀他, 希罗底唆使女儿献舞, 希律因对女儿的誓言而不得不斩了约翰, 约翰的门徒把尸首领去埋葬. 施洗约翰的死可以看为是主耶稣受难的豫表. 主耶稣因指出祭司长文士等的罪而被捉拿, 他们惧怕百姓闹事, 比拉多及其妻子想释放基督, 但犹太人以忠于凯撒为理由强迫比拉多答应自己所求, 基督的门徒把尸体领去安葬.

施洗约翰是旷野的先知, 他吃的是蝗虫(外邦)野蜜(以色列). 五饼二鱼同样是在旷野, 可以看为是施洗约翰的遗产. 圣餐却是在房子里, 而且是楼上. 这两者的区别类似于旷野的吗哪与迦南地的出产, 或者摩西的会幕与所罗门的圣殿.

蝗虫野蜜象征着外邦军兵的入侵及田地荒芜, 审判的味道很重. 饼与鱼则是通常的食物, 赐福的成分更多一些. 饼与杯添加了跟随主及得胜的成分.

饼与杯是分别祝谢的, 是吃完饭后才分的杯. 饼与鱼则基本是同时祝谢的(约翰福音有所不同), 分给众人的时候或有先后, 但人们是拿到后一起吃的, 并不是吃完饼再吃鱼. 这些细节是具有神学含义的.

饼与鱼强调的是以色列(饼)与外邦(鱼)的合一, 因此是放一起吃的; 饼与杯的分开则是强调了身体与血的分离, 也即死亡. 同时, 饼是早上的食物, 杯是晚上的食物, 这两者在圣经中有神学上的先后顺序. 另一方面, 主耶稣给予了两者不同的意义: 饼是主所舍的身体, 杯是立约之血, 使罪得赦. 因此, 新约的标志并不是饼, 而是杯.

鱼并不是杯的对应物, 饼(以色列)与鱼(外邦)共同对应着圣餐中的饼. 圣餐中的饼是主的身体, 而主的身体是同时包含以色列与外邦的, 更准确的说, 并不再有以色列与外邦之分, 所以圣餐中的饼本身就有合一的含义. 而杯则是一新加入的事物, 是上帝第一次在圣礼中把酒赐给门徒, 在此之前的旧约仪式中酒都是上帝独享的, 门徒并没有资格坐下与主一同饮酒.

饼与杯的分开代表着死亡, 两者在门徒体内的重新结合意味着复活.

或许擘饼象征着破碎与死亡, 但这也是款待客人的动作.

彼得的失败

a. g.
彼得下船在水面走 彼得远远的跟着耶稣
见风甚大, 就害怕, 将沉 彼得众人面前否认主
主伸手拉住彼得 主为彼得祈求, 叫他不至于失了信心.
以为主是鬼怪 以为是魂 (路24:37)
风止 地震
到了对岸, 摸衣裳穗子得好 复活升天, 彼得影子医病

[太 14:32]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
[太 14:33]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太 27:54]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

在海上这段对应着主的受难, 海上的风浪或许象征着敌对势力. 主平静风浪, 战胜死亡.

上述结构中, 除了f2, 彼得似乎都出了一点问题:

a. 14 小信, 差点掉水里
    b. 15 不明白比喻的意思, 被主责备
        c. 16 不想让主去耶路撒冷
            d. 17 想给摩西与以利亚都搭棚子
        e. 17 忘了主做为儿子不应纳税
    f1. 18 想对饶恕弟兄限定次数
    f2. 19 似乎与其他门徒一样也对主的话吃惊, 但此处并不明显
g. 26 三次不认主

十二使徒中彼得无疑是最突出的存在, 福音书着笔甚多. 彼得也有多次看似负面的言行, 常被认为是使徒中较差的一位. 这两方面其实是有冲突的, 福音书为什么要关注一个较差的使徒呢?

其实, 彼得是有许多优点的:

a. 彼得是唯一下船走向主耶稣的门徒.
    b. 不明白就问, 对属天的事上心.
        c. 彼得是第一个明确承认基督是神的儿子的门徒.
            d. 彼得为主得荣耀而由衷的感动.
        e. 似乎被外界公认为是主的首徒.
    f. 彼得愿意饶恕弟兄至少七次, 并抛弃所有的跟随了主.
g. 有同死的心志, 醒悟后痛哭.

彼得在水面上害怕了, 但其他人却根本不敢下船. 彼得有不明白的事去请教主, 并不是只有彼得不明白, 而是其他人更不明白. 在祭司院子里彼得三次不认主, 但其他门徒早都跑了, 院子都没进. 或许他有种种缺点, 但与其他使徒相比, 他是杰出的.

[路 22:31]主又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象筛麦子一样;
[路 22:32]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

路加里主对彼得做了特别的保守, 好使其能坚固其他弟兄. 换言之, 彼得比其他弟兄更有信心. 其实当时门徒都四散了, 彼得却跟随去了看守主耶稣的院子, 这本身已经很不错了.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另一个弟兄也在院子里吗? 那个与祭司是熟人, 相对安全, 而且也没有人指认他是同党, 他并没有经历彼得那样的考验.

有人会说保罗比彼得强啊. 不要忘了保罗起先是抓捕杀害门徒的, 彼得再不好也没有杀害门徒.

可以说, 彼得是十二使徒中较好的那个, 承担了相对较重的担子与圣经作用. 并非彼得很差, 而是即便强如彼得也是不够的. 圣灵尚未赐下, 门徒还没有得着能力. 或许这代表着亚当/肉体的软弱, 这不是彼得独有的问题.

其实, 彼得与雅各十二儿子中的犹大有些相似: 他曾经有过错, 但幡然醒悟, 后成长为了弟兄中的领袖. 他们都得到了赐福.

主头一个拣选的就是彼得, 愿意重用他, 愿意他与自己同工. 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中都有彼得的参与.

在圣经中有几个著名的传承关系: 摩西-约书亚, 以利亚-以利沙, 大卫-所罗门, 施洗约翰-主耶稣. 这是典型的头-身体关系. 主耶稣与彼得的关系也是类似的.

因此, 我们不应把彼得做为一个好榜样或坏榜样来理解, 而应从彼得在圣经历史及结构中的位置来理解. 这些并不是彼得的传记, 而是圣经的整体叙事的一部分, 是为主旨服务的.


彼得的七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