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尼之地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post/20230525

[赛 49:11]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赛 49:12]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原文是希尼〕国来。

认为希尼是指秦的只有一条理由: 这个词(Sinim)发音与Sina相似, Sina被认为来源于大秦. 因为以赛亚书早于秦朝几百年, 这被解释成是以赛亚对几百年后大秦一统列国的预言. 但我想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既然以赛亚早于秦朝几百年, 所以Sinim不可能是指秦.

遗憾的是, 两种逻辑都是错误的. 因为 Sina 一词本来就未必是来源于大秦. 这个前提不成立, 后面的逻辑自然没有意义.

Sina 到底来源于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 搞不清楚. 可能与 “丝” 有关, 可能与 “昌南” 也即景德镇有关, 可能与 “茶” 有关. 当然也可能与 “秦” 有关. 但这个秦并不是秦朝, 而是周朝的秦国. 我们会认为秦国偏居西北, 但从古代洲际陆地贸易来看, 秦国是通往西方的口岸, 想想敦煌就明白了. 但也有学者认为Sina是古印度对东亚地区的泛称, 并不特指哪个国家.

总之, 因为各种原因, 在秦朝出现之前, 西方一些邦国中就出现了对这片地区的称呼: Sina, 或者是各种形式的变体字, China, Chine, Kina…

如果以赛亚当时的希伯来人称呼这一地区为 Sinim, 那绝对不是对之后大秦帝国的预言, 充其量是沿用了周围民族对此的称呼.

但这并不意味着 Sina 在当时是广为接受的词. 因为双方距离实在遥远, 无法有实质性的交流. 可能个别文献中出现了此词, 但这并不表示老百姓的语言中有这个概念. 有学者认为基本可以肯定Sinim指的是阿斯旺, 其具体依据我不清楚, 因为这并不重要.

其实圣经原文中写的是 Sinim之地, 而不是 Sinim国. 地是地理概念, 与政权无关, 与民族无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 希尼之地绝对不是指秦国, 最多是指秦地.

而于解经而言, 把Sinim之地理解为是一片极为偏远的地区就对了. 以赛亚无非是说有一天要把四散的百姓召回, 这是针对被掳之后来说的. 以赛亚一再预言因为以色列的悖逆, 他们将被掳到四方, 但时候到了上帝会重新把他们召聚回耶城. 这里并不是说上帝要把四方的人召聚于耶城, 而是说把国破后被掳于四方的以色列人召聚回耶城. 至于说是从南非回来还是从北美回来, 并没有区别.

这是以赛亚书反复提到的话题, 在先知书中也很常见, 具体指的就是回归时期, 也即以斯拉尼希米之后的这段时间. 被掳时期以色列人有没有流配到东亚呢? 这个距离运输一个奴隶的成本可能要大于一个奴隶的市价.

何况以赛亚并没有区别对待四方, 而是以此泛指各地. 不在北方, 不在西方, 而是在西北的就不召回吗? 不在希尼, 而是在好望角呢? 这都没有区别, 反正之前被掳到了哪里为奴, 就从哪里召回来. 上帝关心四散之百姓, 要将他们从为奴之地赎回.

可见, 希尼之地是不是秦地并没有区别. 即便是秦地又如何呢? 并不能增加秦地在圣经中的地位, 也不包含任何针对秦地的预言与断言. 充其量只能说明以赛亚知道有片叫做希尼的土地. 既然以赛亚这么说, 可见当时的读者大都知道此地.

如果说这段话包含了上帝对将要兴起的大秦帝国的预言或者对华夏之地的格外关注, 这可能是把自己的诉求强加给圣经作者了.

其它提法

[赛 49:14]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
[赛 49:15]妇人焉能忘记他吃奶的婴孩,不怜恤他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赛 49:16]看哪,我将你铭刻在我掌上;你的墙垣常在我眼前。
[赛 49:17]你的儿女必急速归回;毁坏你的,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出去,

有人说这里的 “墙垣” 指的是秦长城. 这个想象力就更大了. 很明确, 这里的 “你” 指的是锡安, 也即耶路撒冷, 墙垣指的是耶城的城墙. 耶城将被拆毁, 其儿女被掳远方. 但上帝并没有忘记她, 而是要重聚失散之民, 重筑城墙, 重修圣殿. 这些在以斯拉记, 尼希米记中都有应验.

有人说圣经提到了巴比伦与埃及的灭亡, 却没有提及秦的灭亡, 是因为圣经预见到秦后延续不断的中华文明. 我想, 圣经之所以没提到秦的灭亡仅是因为圣经对此并不在意, 圣经不在意的事情要远多于其在意的事情. 巴比伦与埃及都是在圣经中起过重要作用, 也被赋予了重要的神学意义. 我们无法想象从圣经中删去两者. 至于东亚地区的甲地乙地, 删与不删于圣经并没有影响.

又有人说汉人是闪的后裔, 得到了挪亚的祝福, 因此是受上帝看顾的. 是谁的后裔本文不考证, 问题在于基督的血是否除去了所有的咒诅? 基督的国度是否分为闪含雅弗? 含的后裔在基督里只能是三等座吗? 基督之后, 血缘还有意义吗?

远与近

我很理解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文明很了不起, 无法接受圣经不提及自己. 但就我粗陋的见识, 东亚文明在整个圣经时期都没有对圣经叙事产生任何值得记载的影响. 这并不是因为圣经作者无知, 而是因为这是事实.

圣经中对重要性的评判, 并不是依据人数之多少, 也不是依据经济技术实力, 文学艺术造诣等等, 这些并不是圣经选材的要素.

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 拣选其后裔以色列归于自己名下. 以色列于各方面都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 上帝拣选以色列是因为上帝与其先祖亚伯拉罕立约. 既然以色列称为上帝的百姓, 他就因此而具有了特殊性, 这是圣经主要篇幅聚焦于以色列的原因, 也是以色列存在的价值. 这一时期各邦国通过与以色列的互动而参与到上帝的计划中来. 可以说离以色列越远的地区相互的影响就越小.

这难道公平吗? 这不公平. 事实上这是这一时期的特质. 即便在以色列内部, 也构筑了大祭司-祭司-利未人-普通百姓-受限制百姓-寄居者这样的层级结构, 可以说不同人与上帝的距离是不同的.

当然, 新约取消了以色列的特殊性, 也取消了各邦国远近之分. 虽然新约并没有逐一提及所有邦国, 但从理论上邦国间的分别被取消了, 人与人之间的分别也取消了.

所以, 希尼是否是秦对这片土地并没有影响. 由此得出上帝格外看顾某地, 事实上是与教义相冲突的, 在释经学上不可接受.

何处才是美地

虽然理论如此, 但就我浅显的见识, 在新约之后的两千年之中, 东亚主体上并没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正如有的人生而健康富裕, 有的人生而残疾贫苦, 有的人生在礼拜钟声之下, 有的人一生从未接触真道. 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区别, 地与地之间也必然存在区别.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 在基督教上东亚并不是上帝特别看顾的地区.

当然, 这并不能决定未来如何. 事实上过去的历史表明兴衰轮替自有定期, 他使高耸的教堂成为废墟, 又在荒漠中开辟绿洲. 我们不能以区区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经验就去断言上帝, 因为万年, 十万年之后如何我们无法预测.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从神学上讲, 圣经并没有在东南亚, 东亚, 北美, 南美, 大洋洲之间做出任何区分. 圣经从未提过英伦四岛, 这并不妨碍不列颠在教会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圣经提到的流奶与蜜之地, 也曾居住过被上帝灭绝的迦南人, 被上帝赶出的以色列人. 称为上帝名下的耶路撒冷也数次被焚毁, 未见其中有平安, 而被毁且不许重建的耶利哥也可以被上帝的盐医治, 成为先知门徒的居所.

圣经并不以地来论断人, 加利利就不能出先知吗? 拿撒勒就不能出君王吗?

[申 28:1]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上。
[申 28:2]你若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申 28:3]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间也必蒙福。
[申 28:4]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蒙福。

[申 28:15]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
[申 28:16]你在城里必受咒诅,在田间也必受咒诅。
[申 28:17]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受咒诅。
[申 28:18]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受咒诅。
[申 28:19]你出也受咒诅,入也受咒诅。
[申 28:20]耶和华因你行恶离弃他,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使咒诅、扰乱、责罚临到你,直到你被毁灭,速速的灭亡。

其实即便以色列, 也不会因为其是雅各的子孙而得救, 更不是因其生于迦南而蒙福. 蒙福是因听从耶和华, 遵行他的一切诫命. 否则, 就会速速灭亡.

我想, 一个地区如何, 并不在于过去的历史, 也不在于从圣经中拼凑的字句, 而在于是否有上帝忠心的仆人. 他的仆人在哪里, 哪里就是上帝看顾下的美地. 他的仆人兴于何时, 何时便是上帝恩门大开的日子. 上帝的仆人是谁呢? 就是上帝名下的儿女.

从创世的角度来说, 每一个人都是来自于地, 是地的最荣耀的果实, 在上帝面前代表着地. 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决定了这是美地还是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