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与求死五壮士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post/20180620

约拿以强硬的求死著称, 其实圣经里有求死环节的勇士还真不少, 不要奇怪他们构成了一个结构:

摩西
    以利亚
        约拿
    基督, 司提反
保罗

以利亚:

王上19:3 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犹大的别是巴,将仆人留在那里,4 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以利亚的求死是与他的先知使命相关的, 毫无疑问是约的第二部分.

基督之死显然与赎罪相关, 自然出现在倒数第二的位置. 司提反与基督类似把灵魂交在主的手里, 并见到了主耶稣坐在父的右边, 也像基督一样求神赦免旁人的罪, 所以我把他与基督并列起来. 这两个是真的死了, 他们的死结出了万千籽粒.

以利亚求死是因为他的事工失败了, 他觉得以色列没有希望了. 而基督与司提反却是胜利的死亡, 是成了, 司提反与主耶稣一同坐在天上.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两组都有见到神的环节, 不同的是, 以利亚是蒙着脸. 主耶稣的登山变相也好, 受难的黑暗也好(注意这时幔子裂开了), 都是在父里面的, 当然主自己就是神. 司提反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 定睛看到神的荣耀.


摩西:

出32:31 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做了金象。32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

保罗:

罗9:1 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有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2 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3 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4 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

这两位的 “求死” 都是与以色列的犯罪有关, 求上帝赦免. 他俩都不是直接求死, 都是表达了一种愿望, 一个是 “涂抹我的名”, 一个是 “与基督分离”.

不同的是, 摩西是 “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 的开始, 而保罗则是这些尊荣的结束. 上帝告诉摩西要灭了以色列然后让摩西成为大国, 到了保罗则是让保罗成为外邦的使徒, 使儿子的名分真的传于外邦.

两个人还有一些相似之处: 他们都受过当时的高等教育, 都有某种外族留学背景, 后来都放弃了原来的身份. 摩西后来去牧羊, 然后带领以色列造了会幕. 而保罗本来就是织帐篷的. 两人都有自己的重要同工, 又都有自己设立的继承人.


总之这四部分都是与以色列的约内的状况相关的, 从摩西开始他们就背约, 到了以利亚他们大肆杀害先知, 基督与司提反因他们而死, 最终在保罗神的荣耀离开了以色列.

有愿意为他们而死的, 有真的为他们而死的, 有被他们要气死的. 他们的 “死” 无不诉说着以色列的悖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上帝的爱如死之坚强.

回到约拿, 他的求死却不是那么直白, 而像是一个谜语. Jordan 与 Bull 都有提到过, 约拿之所以不去尼尼微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上帝要刑罚以色列的征兆. 道理很简单: 当以色列悖逆过分的时候上帝就会在以色列之外寻找落脚之处. 约拿与保罗的情况很像, 保罗把福音传于外邦, 外邦的接受就定了以色列的罪, 同时这也是给以色列的最后的警告, 希望他们.

罗11: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作:荣耀〕我的职分,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好救他们一些人。

同时这也是上帝在以色列之外预备地方, 好接自己忠心的子民过来.

具体到约拿, 上帝的恩典临到尼尼微是对以色列的严重警告, 而尼尼微的悔改又成为了上帝新的居所, 为之后以色列的被掳做准备. 约拿或许只关注到了警告的层面, 看到以色列的灾难即将临到, 所以拒绝执行这任务.

一些细节很有意思. 约拿其实求死两次, 一次被扔到海里, 结果使全船的人归信耶和华; 尼尼微全城归信之后, 他又求死. 约拿其实是以色列的象征, 大鱼是尼尼微, 尼尼微要吞掉以色列, 但以色列也正因此而得以保存, 最终仍然会从海里上来.

约拿在尼尼微东边搭棚子, 这似乎是该隐离开伊甸园的位置. 蓖麻为约拿遮阳, 而上帝拿尼尼微与这蓖麻比较, 事实上尼尼微也正是之后给以色列遮阳的 “蓖麻”.

上帝提到尼尼微有十二万人, 还有好多牛. 十二是以色列的数字, 牛是祭司的标志, 在上帝口里这简直是一个新的以色列.

结尾上帝并没有提到以色列因尼尼微而蒙遮盖, 反而是提及上帝的慈爱, 这容易诱导我们从慈爱的角度看全书. 但首先要清楚, 这卷书是写给以色列人看的, 是为了激发他们的 “嫉妒” 之心, 转而寻求神. 所以上帝特意不提对以色列的计划, 而是展示对尼尼微的慈爱, 而这对以色列的不提恰恰展示了上帝对以色列的心意, 但这只有爱神以至于嫉妒的国民才能会意.

不管怎么说, 从约拿书可以看到上帝对外邦也是有慈爱的, 而外邦与以色列也是有着微妙的关系, 也提到了死里复活的意义. 做为这个结构中央的ethics是合适的.


这个结构提醒我们不要把其中的某个故事绝对化了, 而是要从一个更系统更动态的视角来看待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