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俄米到路得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post/20161030

[拿俄米]一文中略提几个常见的概念上的错误, 本文处理的是整体性问题.

虽然以 “路得记” 为名, 但拿俄米在本书中的地位绝对不只是一个配角, 她的戏份几乎是最多的. 粗略的说, 拿俄米代表的是以色列, 路得代表的是外邦, 路得记讲的是以色列得救赎的故事, 是救赎者救赎以色列的故事. 当然这里也包含了救赎者拯救外邦的故事. 一定程度上, 路得记并非是为表现路得的美德, 而是以路得的美德来反衬以色列的问题: 外邦人都可以这样, 你们以色列却这么悖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上帝的子民?

那么波阿斯不是代表以色列吗?

不是, 波阿斯是救赎者(גָּאַל), 代表的是那救赎者, 与约瑟类似. 但既然上帝拣选以色列成为祭司的国度, 那么以色列当然是万邦的救赎者, 从这来说以色列当然有救赎者的职分. 应该说, 波阿斯代表的是以色列所应该代表却没有代表(好)的那一位. 这个区分或许没有必要, 但就路得记而论, 因为有两位女人, 代表着以色列与外邦, 所以波阿斯代表的是他们的男人/亚当. 以色列的拿俄米因为外邦的女子而得后裔/种子, 这种子又将成为以色列的新任丈夫.

但考虑到细节, 问题似乎并非这么简单.

路得记连接着士师记与撒母耳记, 而这后两者涉及到了从摩西/约书亚到大卫的过渡. 那么, 路得记只是简单的提供大卫的家谱吗? 但即便马利亚/约瑟的家谱也没有用一卷书来叙述, 而是一笔带过. 从路得记中我们也看不到什么事情预示着波阿斯的重孙将成为以色列王. 但路得记又肯定与大卫有关. 这些促使我们转换角度, 把路得记与撒母耳记对照, 从结构上来看两者的关系:

路得记 撒母耳记
以利米勒之死 以利之死
二子之死 以利二子之死
寡妇俄珥巴 寡妇以利的儿媳
拿俄米的离去与归来 约柜的离去与归来
拿俄米-合城惊讶 约柜-以色列全家倾向主
拿俄米为路得寻找丈夫 撒母耳为以色列寻找王
路得从波阿斯得赎 以色列从大卫得赎
那至亲脱鞋给波阿斯 扫罗的国归于大卫
拿俄米从俄备得得安息 以色列从所罗门得安息

这样, 以利米勒一家与以利一家构成了平行关系, 以利代表的则是旧的会幕体系及此体系下的老以色列. 他们离开以色列与约柜离开以色列并列, 约柜的离开与归来是一个死而复活的过程, 约柜的离开意味着会幕体系的死亡, 而约柜归来后并没有重新进入会幕, 而是进入了复活的会幕-圣殿. 拿俄米一家归来后则是在波阿斯/俄备得获得新家.

这样, 路得与 “新以色列” 就构成了平行关系. 老以色列拿俄米在新以色列获得了安息.

若如此, 路得记就成为了撒母耳记的原型, 他们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同时又是新约故事:

新约里约瑟/马利亚一家也是离开以色列又回到以色列, 希律要杀弥赛亚, 这是属灵上的饥荒.

主耶稣在迦南的显现使全地惊动.

主耶稣离开了旧的圣殿, 重建新的圣殿.

旧的祭司/圣殿系统已经死亡. 以色列成为寡妇, 外邦的路得本来求的是主人餐桌上掉下来的饼渣/失落的麦穗, 但新波阿斯却把超乎所求的粮食赐给她.

最终, 以色列(的祭司)失去其长子的名分, 神的国归给基督.

马利亚成为了主所爱的门徒的母亲, 旧以色列在新以色列获得安息.

当然, 细节并非完全一致, 但从叙事的语言来说却是无二的. 路得成为了马大拉的马利亚/迦南妇人等形象, 拿俄米成为了马利亚, 马利亚的长子死了, 但复活了, 成为了波阿斯.

在比拉多那里, 犹太人有公开的 “见证”, 正如同那致近的亲属在城门口的 “见证”. 但在十字架前又有人见证基督是神的儿子. 五旬节的时候使徒见证神的国归于基督, 之后保罗也是如此.

综合来看, 这里面包含的主题有:
1, 堕落与死亡.
2, 救赎与复活.
3, 祭司/圣殿体系的变迁, 约的更新, 继承.
4, 上帝对其守约子民的保守, 对背约子民的诅咒.
5, 祭司的国度与万邦的关系.
6, 见证.

正因为圣经处理的正是这些主题, 采用相同的语言来表达是合理的. 于本文而言, 我们更关心的是路得记也是以此为主题的, 这给我们理解路得记指明了方向.

最后, 我们关注一下路得记的结尾:

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

我们会问: 为什么波阿斯不直接生大卫, 或者波阿斯就是大卫呢? 为什么要有四代人呢?

如果这是偶然的, 我们当然不会知道原因. 但发现圣经中还有几处四代现象:

1 lion 2 ox 3 man 4 eagle
以诺 玛土撒拉 拉麦 挪亚 (鸽子)
亚伯拉罕 以撒 雅各 约瑟 (做梦)
利未 哥辖 暗兰 亚伦/摩西 (圣灵)
波阿斯 俄备得 耶西 大卫 (圣灵)

这四组分别对应着挪亚之约, 亚伯拉罕之约, 摩西之约, 大卫之约. 既然这四个重要的圣约都出现了四代现象, 这就很难说成是偶然了.

纵向来看, 第一代似乎都是与 “父” 相关的, 而第四代又特别的与 “圣灵” 相关, 第一代的种子在第四代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里有许多可研究的, 但于本文而言, 若此表是有意义的, 则波阿斯就具有了类比于以诺及亚伯拉罕的地位, 那么路得记就类似于创世纪了. 是亚伯拉罕决定了雅各/约瑟的位置, 而不是约瑟决定了亚伯拉罕的位置. 同理, 是波拉斯决定了大卫的位置, 而不是大卫决定了波阿斯的位置. 路得并不因做大卫的祖母而得福, 相反, 是大卫做路得的重孙而得福.

但若这四代论是合理的, 那么新约是否也该有类似现象呢? 基督的前四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既然基督是类似于波阿斯的位置, 我们应该从基督的”后代”着手才是.

在新约里主耶稣带领十二门徒/使徒, 使徒带领出初期教会, 从初期教会又产生了后世的教会. 从主耶稣到后世教会之间也正是相隔 “两代” 的, 也只有到了这一代教会与基督一同坐王的预言才算实现了.

如此, 从基督到后世教会也是四代. 通俗文化里认为基督后就是教会, 这是很大的简化. 初期教会是建立在使徒与先知的根基上的, 基督是房角石, 而后世教会又是建立在初期教会根基上的, 这样就形成了四层结构.

那为什么初期教会可以独立为一代呢? 因为初期教会处于从圣殿体系到新约的过渡时期, 她的使命与所处的环境及恩赐与后世教会是非常不同的. 初期教会是教会初熟的果子, 随着圣殿的被毁而献给神为祭.

总之, 同过上述各种迹象, 我们可以很有把握的认为路得记的主题是约的更新, 这个更新在撒母耳记中完全展开. 当然, 新约的到来也具有约的更新的基本元素, 是这一过程的再次展开. 从对结尾的分析来说, 路得记与新约(尤其是福音书)平行, 撒母耳记与新约之后的教会历史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