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有历史典籍提到耶稣

在牧之滨 https://bin.zaimu.de/qa/20210112

本文一个月前发在某乎, 写的也不算好, 但点赞和收藏不断增加. 现在被平台删除了. 有意思的是, 此文的被删恰恰印证了此文的观点.

问: 按照福音书记载,耶稣在当时绝对应该是家喻户晓,但为什么很少有历史典籍和官方记录提到他?

耶稣的神迹绝对是令人惊叹的,特别是对于当时深受疾病困扰的犹太人来说(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表明瘟疫等各类疾病对当时犹太人的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平均寿命大概只有30岁)。但耶稣屡次行治疗的神迹,即使他让病人不传出去,按常理,也绝对不可能藏得住。

其他很多神迹也非常有影响力,比如五饼二鱼的故事(类似事件发生过两次),这是在四五千人经历的神迹,难道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还有让2000头被鬼附的猪跳海的故事。当时人口密度不应该很大,犹太人活动范围相比当代又很小,全犹太人境地估计也养不了多少头猪,2000头猪跳海的壮观场景绝对是史诗级的大事,竟然完全没有官方和其他历史资料记载。

Josephus、Pliny the Younger、Tacitus、Suetonius、 Lucian、Thallus等等历史资料确实提到过早期基督教徒活动情况,但直接提到耶稣的,只有塔西佗和约瑟夫著作里的很少几段,而且后者的记录还被认定是被篡改了至少一部分。

很多当代基督徒对此的解释是耶稣在当时确实是小人物,不足挂齿,可由以上分析,如果福音书的记载属实,那么耶稣绝对不应是小人物,这个判断严重违反社会和历史常识。很矛盾的是,在为耶稣的历史真实性辩护时,也有基督徒称提及耶稣的历史作者有很多,包括上面一大堆,可上面也说了,直接提到的,只有两个作者,略微提了下。

我认为任何正常人面对这个问题,以客观的态度,都会有疑问。

答:

路加福音开篇就说:

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

可见当时是有好多人书写记录的. 路加福音本身就是整合这些资料而成的. 四福音也都可以看为是这些资料的集大成者. 这些就是最权威的历史典籍和官方记录.

除这些最权威的历史典籍和官方记录外, 为什么很少有其它历史典籍和官方记录呢?

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很少”. 我们就假设很少吧. 即便很少也完全可以是合理的.

1, 当时的资料的保存并不很容易. 即便四福音, 原稿也是遗失的. 除非很重要的著作才可能被人们抄写传诵, 获得流传.

2, 希律, 祭司, 文士等不可能给基督作书. 他们对基督恨之入骨, 不相信其神迹, 用假见证陷害基督, 甚至用谎言遮盖空坟墓真相. 他们又禁止使徒传道, 迫害门徒. 他们不可能留下有利于基督教的任何证据.

3, 比拉多并不了解基督, 没有认识到其影响. 他曾经试图释放基督, 但终归经他之手基督被钉. 他也不大可能正面描述基督, 反而会尽力淡化该事.

基督在地上的事工主要是宗教性的, 比拉多并不会关心这些事. 他也根本不信神迹.

4, 教会最初的两个世纪里被罗马帝国反复禁制, 无数门徒殉道, 很多民众对其也是敌视的. 要消灭基督教, 他们能想到的办法无非是: 肉体消灭, 焚毁典籍, 篡改造谣.

另一方面, 罗马与犹太的战争也极具破坏性. 70AD, 罗马焚毁耶路撒冷, 大量犹太人被杀或被卖为奴隶. 整个犹太教经历了断层.

在这样的背景下, 除了教会自身的文献, 其它有利资料很难存活下来.

5, 当时是多神崇拜泛滥的, 民间各种稀奇的传闻少不了. 对于异教徒而言, 福音书所讲的无非是另一个神话, 除非亲眼所见, 他们并不会当回事. 他们也看不到这些神迹的意义.

6, 那些亲眼见过基督神迹的, 要么归信了, 成为教会的组成, 要么更加不信, 成为更坚定的迫害者, 比如叛徒犹大就是一例.

前者的见证最终体现在福音书上, 后者的见证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灭亡.

7, 上帝和教会有意舍弃一些资料.

福音书所记载的不仅是历史事件, 而是有其神学意义在的, 是与整本圣经的规划相配合的. 另一个角度来说, 并非所有对基督的记载都是有益的, 并非记载越多越有利于门徒认识基督.

所以教会对基督的回忆逐渐凝结于福音书是有上帝美意的.

8, 对于基督教从来没有中立者.

世界伏在恶者之下, 与上帝为敌. 魔鬼不会给基督教做有利的见证, 除非它能混乱上帝之道. 只有教会才能成为基督的见证, 而基督也把他的见证交给教会.

有趣的是, 世界不能见证基督, 恰恰是对基督的见证. 既然人们不能接受基督, 又怎么会见证基督呢? 但他们的不见证恰恰是见证, 他们见证了人是抵挡上帝的. 不管上帝行再多的神迹, 他们也不会信. 他们会竭力消灭对上帝的信仰, 要不就用假的来混淆.

“正常人” 并不那么正常, “客观” 也并不那么客观.